上饶市体育中心“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总目标,坚持体育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理顺关系,搞活机制,促进体育事业快速、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明确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中基本责任,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把全民健身的发展纳入到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推动各级政府认真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兴办体育的积极性,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尊重并保护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处理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农村体育的工作力度,协调城市与农村的体育发展。协调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现代体育项目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整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规模与效益等关系,实现体育事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育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4、坚持科教兴体、人才强体。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和发挥科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在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依靠体育科技进步,依靠体育教育发展,依靠体育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发展和壮大体育事业。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上饶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改善全民健身条件,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参加健身的人数显着增加,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进一步优化训练布局,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人才梯队,竞技运动水平持续提高;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体育设施网络。
四、主要任务
(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借助“全民健身日”活动、重大体育赛事、节假日体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康、参与健身的风气。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普及,体育人口不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由28%提高到3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比例为90%。
2、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建设体育设施,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使他们掌握两门以上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得到明显增强,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优秀比例达到25%。
3、组织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合部门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全面推行广播体操和工间操,定期举办行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运动会,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水平。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充分利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和辖区内单位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俱乐部和健身辅导站,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各级农民体协的作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广大农民喜闻乐见和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逐步将农民运动会形成制度,继续开展送体育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重视老年人体育事业,不断研究和推广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健身项目和方法,在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老年人体育辅导课程,在老年人活动中心配置健身器材,进一步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组织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加快普及残疾人体育活动。加大培养服务残疾人的体育教育人员。在残疾人中普遍开展体育康复活动,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4、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所有县(市、区)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80%以上城市街道、60%以上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健身站(点),50%的农村行政村建有健身站(点)。
——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建立科学合理、覆盖全省的国民体质测试网络。“十二五”期间对8000名公众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状况报告,推广科学的健身方法,纠正健身误区,指导群众开展科学健身活动;
——积极组织各项大型群众体育竞赛和活动。组织好全民健身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妇女健身大赛、大学生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以此为杠杆,提高全民健身运动水平,参加全省、全国非奥运项目和行业运动会取得好成绩,推动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深入。
(二)实施省运战略,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
1、坚持以省运争光为最高目标,积极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强化优势、不断优化我市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调整项目结构,完善训练布局。“十二五”期间,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及单项协会得到充分发展,“体教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社会程度提高,鼓励高等院校、体传校承办或联办高水平运动队。
2、我市重点优势项目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争金夺牌的尖子运动员人数增加,分别为在编运动员30人,试集训运动员80人。在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向重点项目倾斜,实行重点投入,效益优先,确保重点项目中的重点小项和重点运动员得到发展和提高。力争在第十四届全省运动会上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排位前移。
3、狠抓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各级体校建设,大力推进“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教育部门全方位结合,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少儿体校均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加强市体校建设,保证三线队伍合理发展,重点发展市体校和余干国家级赛艇基地。到2015年,全市100%的县(市、区)建立有牌子、有编制、经费到位,实行多种形式“体教结合”的少儿体校。支持个人、企业、社会各界建设青少年体育训练组织。
4、加强单项运动协会发展,促进单项运动协会的实体化、运动项目发展社会化,逐步实施以运动协会为主的竞技体育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裁判员、教练员等级审批制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达标评估制度和体育竞赛审批制度,努力发挥体育行政部门指导、管理、调控、服务作用。
5、完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机制,加速培养训练竞赛管理干部队伍。以大型赛事为契机,培养进入国家和省级大赛的裁判员,到2015年,全市培养二级以上裁判员达到700人,建成我市裁判员信息数据库。全市竞技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部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竞技体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发展,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
6、加强教练员培训,建立学历教育、岗位培养和短期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教练员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科学选材水平不断提高,中、初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才率有所提高。
(三)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1、重点发展以体育彩票为重点的支柱产业。认真贯彻《彩票管理条例》,加强对体育彩票的规范和科学管理。遵循彩票市场发展规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健全发展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体育彩票的品牌和技术创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安全基础上的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体育彩票公益金增长 150%,为我市民生工程和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技术培训、无形资产开发等主体产业。要抓住当前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良好机遇,积极挖掘健身服务的商业价值,引导广大群众的健身消费,鼓励社会各界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形成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相配套的经营性的健身娱乐和技术培训网络,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重视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积极探索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形式,努力开发体育徽标、专有名称、吉祥物、奖杯奖牌、门票的商业价值。
3、加快发展体育旅游、体育经纪、体育广告、体育服装用品等相关产业。要制定相关政策,出台有力措施,促进户外、越野、登山、定向、自行车拉力、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观摩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使体育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通过政策杠杆,引导体育广告、体育服装器材用品行业合理布局、有序竞争、快速发展、创建体育生产经营品牌。
(四)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1、积极推进体育设施建设。投资数亿元,全面完成新的上饶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女子足球赛的承办任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好县(市、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抓好乡镇和行政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均体育设施达到1平方米。
2、努力提高全市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城市社区、公园、绿地的小型体育设施,农村乡镇和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要全部免费向全民开放。公办学校的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免费或低费向社会开放,开放率争取达到50%。支持和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私立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3、加强对体育设施的保护,对规划中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预留用地,实行控制性保护。根据城市规划需要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用途的,要严格执行法律程序,完善专家论证和听证制度,完善补偿机制。对于新建体育设施未立项、未落实用地、资金,未正式开工建设的,一律不批准拆除现有体育设施。对侵占、破坏体育设施和擅自拆除公共体育设施的,依法严肃处理。
(五)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
1、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作用其联系政府和体育爱好者纽带,沟通政府和体育爱好者桥梁人作用,使之成为承接政府部分职能,实施行业管理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所有县(市、区)建立体育总会,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 37个,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进一步发展,加快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快乡镇和村级体育社团建设,基本做到全市体育社团组织全覆盖。
2、加强体育社团自身建设,体育社团要在体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吸纳更多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加入到体育社团组织中来,按照章程开展各项活动,实现民主自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发展。各级体育社团要积极面向社会,推进实体化进程,在组织健身活动和项目开发上,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实行良性运行、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3、充分发挥体育社团作用。一是做好全民健身普及工作。主动承接体育行政部门体制改革转移的部分职能,积极引进和推广科学健身项目和方法,组织广大体育爱好者开展健身活动,开展体育竞赛,承担非奥运体育项目训练和参加各级比赛。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让志愿服务成为活跃基层体育工作的推动力。二是做好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通过健身活动、辅导、咨询等,进一步宣传全民健身对构建和谐社会、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健身活动。三是做好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改革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实施以单项体育协会为主的行业管理,抓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加强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做好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将群众喜爱、社会欢迎的体育项目积极推向市场,推动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探索体育社会化路子,推动体育社会化发展。
|